泰國 人妖 发现纳甲与《连山》之谜——以《易本命》为中心
图片泰國 人妖
【摘要】
本东说念主一直有一个猜想,即是:纳甲属于《连山易》体系,《连山易》“山陬海澨,近在目下”,并莫得完全失传,《连山易》属于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本文初度还原了《连山易》的真相、纳甲之源和《连山易》卦序。以下建议一些论据,以待贤者补充或纠正。
【章节】
一、《连山》是一个比《归藏》《周易》愈加高大的表面体系
二、孔子言《夏时》或为《连山》
三、孔子演说《连山易》——《易本命》
(一)《易本命》原来属于《连山易》
(二)《连山·初经》六子首艮探秘
(三)破译《易本命》《连山》象数之谜;
(四)《易本命》《连山》“一天、二地、三东说念主、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探源
(五)破译《易本命》《连山》与纳甲、太阳历、河图、洛书的关系
1.破译《易本命》《连山》与纳甲的关系
2.《易本命》《连山》与太阳历、河图的关系
3.《易本命》、《连山》、洛书的关系
四、帛书《周易》与《连山易》的关系
(一)帛书《周易》简述
(二)传本《归藏·经卦》本色是《连山·初经》
1.传本《归藏》应该是汲冢出土易学旧书的一锅大杂烩
2.《隋书·经书志》著录十三卷大都不属于《归藏》
3.《三易》初经与立嫡剿袭轨制
(三)世传《连山》首艮并非六十四卦首艮,而是乾坤六子首艮
(四)帛书《易》卦序、京房《易》、《连山易》三者的关系
(五)帛书《易》崇拜《连山易》的筮法和卦序,故只须“天一地二”章莫得“大衍之数”章
五、水族《水书》与《连山易》的关系
六、简帛《日书》与《连山易》的关系
七、从《说文》十天干释读以及古翰墨看《连山》八卦纳甲
八、邵雍《皇极经世》与《连山易》
九、“八万言”《连山易》体系收罗
一、《连山》是一个比《归藏》《周易》愈加高大的表面体系
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夏《易》繁而殷《易》简。又曰:《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
《连山》为夏《易》,《归藏》为富商《易》。考古发现的王家台秦简《归藏》约有四千余字,与桓谭《新论》“《归藏》四千三百言”相吻合。“夏《易》繁而殷《易》简”,“《连山》八万言”,内容如此高大,实为囊括天文、地舆、物候、东说念主文、军事、巫祝、卜筮、农业、营造等夏时书的总收罗。刘向、刘歆父子和东汉王充合计,《山海经》的作家是大禹和伯益(后东说念主亦有增益),故《山海经》属于《连山》的地舆书部分。
《尚书·周书·洪范》: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激流,汩陈其五行。帝乃大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月吉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口舌,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口舌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 七、稽疑:择竖立卜筮东说念主,乃命十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随即东说念主作卜筮,三东说念主占,则从二东说念主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东说念主,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匹夫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匹夫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匹夫逆,吉。匹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匹夫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东说念主,用静吉,用作凶。
东说念主们多以为《洪范九畴》为周书,箕子明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故实为夏时书耳,大禹用之,商汤用之,武王亦用之。五步履《洪范九畴》一,卜筮为《洪范九畴》七。五行是最古的天然科学,《洪范五行》短短的三句话总结了五行的生数、性德、五味,这是五行学说的中枢内容。此后的河图、干支、日书、《黄帝内经》五行表面皆以此为基础。卜筮的作用是稽疑,卜筮是最古的瞻望科学,《周礼·春官宗伯》谓:
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簭东说念主,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九簭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参,九曰巫环,以辨福祸。
严格说来,八万言的《连山》实足称得上是鸿篇巨著,它不可能仅有筮书构成,它的主体内容可能与瞻望学密切相关,而瞻望学有龟卜、五行、筮策三大体系,五行与筮策都是源自上古的天文历法。古东说念主称天文历法为天说念、天时,《易》发祥于天文历法,越迂腐的《易经》体系其天文历法(天说念)的滋味就越浓厚。如此,《连山》即《夏说念》《夏时》。
二、孔子言《夏时》或为《连山》
孔子言《夏说念》《夏礼》为《夏时》,言《殷说念》《殷礼》为《坤乾》:
《礼记·表记》:
子曰:夏说念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东说念主而忠焉……殷东说念主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尔后礼……周东说念主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东说念主而忠焉……
《礼记·礼运》:
孔子曰:我欲不雅夏说念,是故之杞,而不及徵也,吾得《夏时》焉。我欲不雅殷说念,是故之宋,而不及徵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不雅之。
郑玄注:得《夏时》,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小正》。得《坤乾》,得殷阴阳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归藏》。
可见孔子得殷代阴阳之类书,其中有《归藏》(即《坤乾》)并不雅之。《坤乾》即《归藏》,以此推断《夏时》当与《连山》有密切关系。
《论语·为政》: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孔子:“十世以后的社会样貌不错了解吗?”先师恢复说:“商朝剿袭了夏朝的文化精神与典章轨制,所减少的和所增多的内容是不错知说念的;周朝又剿袭商朝的文化精神与典章轨制,所减少的和所增多的内容亦然不错知说念的。要是有东说念主像这样传承周朝文化精神与典章轨制,即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亦然不错了解的。”
《论语·八佾》: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及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及徵也。文件不及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及以讲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及以讲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翰墨尊府和熟练夏礼和殷礼的东说念主不及的缘由。要是弥散的话,我就不错得到讲明了。”
《礼记·中和》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及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礼与《易》的关系最为密切:
“故圣东说念主作则,必以六合为本”,“夫礼,先王以承天之说念,以治东说念主之情”(《礼运》)
夫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六合,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六合。(《礼运》)
“大乐与六协议和,大礼与六协议节”,“乐者,六合之和也;礼者,六合之序也”(《乐记》)
《周易·系辞传》:
《易》与六合准,故能弥纶六合之说念。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全国之说念,如此汉典者也。是故圣东说念主以通全国之志,以定全国之业,以断全国之疑。”
鲁昭公二年(公元前 540 年,时孔子12岁)春,晋侯派韩起到鲁国,不雅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
“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是以王也。”
可见,包括《易》《春秋》在内的一切文件文籍都不错称为“礼”。如此,孔子称《连山》为“夏礼”即是言之成理的事。
孔子在《论语·八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及徵也”,在《礼记·礼运》说“我欲不雅夏说念,是故之杞,而不及徵也,吾得《夏时》焉”,这阐述孔子所知说念的《连山》以天文历法为主体,他掌持的文件比夏之后裔杞国还要多,所谓“杞不及徵也”。以下谈孔子演说《连山易》。
三、孔子演说《连山易》——《易本命》
(一)《易本命》蓝本属于《连山易》
《大戴礼记·易本命》:
子曰:夫《易》之生东说念主、禽、兽、万物虫豸,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飞或行,而莫知其情。惟达说念德者,能蓝本之矣。
天一,地二,东说念主三,三三而九。
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数十,故东说念主十月而生。
八九七十二,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
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
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故豕四月而生。
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故猿五月而生。
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禽鹿,故禽鹿六月而生也。
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虫八日化也。
……万物之性差异类:……昼生者类父,夜生者类母。
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邱陵发牡,溪谷为牝。 蚌蛤龟珠,与月盛虚。……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东说念主为之长,此乾坤之好意思类,畜牲万物之数也。……故王者动必以说念,静必以理;动不以说念,静不以理,则自夭而不寿,訞孽数起,神灵不见,风雨频频,狂风水旱并兴,东说念主民夭死,五谷不滋,六畜不蕃息。
这段话也见于《淮南子·墬形训》和《孔子家语·执辔》,三处意旨好奇瞻仰实在完全交流,而用词稍异。从《大戴礼记·易本命》看,全篇是讲《易》对东说念主、禽、兽、万物虫豸生命的意识,第一段是讲东说念主、禽、兽、虫的气数、生数与日、月、北斗、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的关系。第二段(属于《山书》)瞩目简述地舆与物种、东说念主类的关系。此文件称之为《大戴礼记·易本命》,昭着是古《易》。既然不是《周易》,必属于《连山》大致是《归藏》。
《孔子家语·执辔》(王肃注)是以子夏(名商)的语气写的:
子夏问于孔子曰:“商闻《易》之生东说念主及万物,鸟兽虫豸,各有奇耦,气分不同(《易》主六合以生万物,言受气各有分数不王人同。分,扶问反)。而凡东说念主莫知其情,唯达德者能原其本焉。天一,地二,东说念主三,三如九。
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数十,故东说念主十月而生(一主日,从一而生,日者阳,从奇数,日数十,从甲至癸也);
八九七十二,偶以从奇,奇主辰,辰为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偶以承奇,阴以承阳,辰数十二,从子至亥也,奇,居宜反);
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斗次日月故以主斗);
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故豕四月而生(时以次斗);
五九四十五,五为音,音主猿,故猿五月而生(音不过五,故五为音);
四九三十六,六为律,律主鹿,故鹿六月而生;
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星二十八宿,为四方,方有七度,七主星也);
二九一十八,八主风,风为虫,故虫八月而生(风之数尽于八,凡虫为风,风为虫也)。……昼生者类父,夜生者似母,是以至阴主牝,至阳主牡。敢问其然乎?”
孔子曰:“然,吾昔闻老聃亦如汝之言。”
子夏曰:“商闻《山书》曰:'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丘陵为牡,溪谷为牝,蚌蛤龟珠,与日月而盛虚(月盛则蚌蛤之属满,月亏则虚)。是……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东说念主为之长,此乾巛之好意思也(乾天巛地)。殊形异类之数,王者动必以说念动,静必以说念静,必顺理以奉六合之性,而不害其所主,谓之仁圣焉?”
子夏言终而出,子贡进曰:“商之论也怎样?”孔子曰:“汝谓何也?”对曰:“微则微矣,然则非治世之待也。”孔子曰:“然,各其所能。”(孔子曰然,子贡治世不待世事,世事之急然,亦各其所知能也)。
《大戴礼记·易本命》的两段翰墨说的是应该吞并部《易》书,子夏在《孔子家语·执辔》中明说此《易》书的称呼是《山书》,咱们知说念传本《周易》的八经卦卦名领先是用初象“六合雷风水火山泽”,是以《山书》即《连山》,《连山》首艮山,故曰《山书》(《归藏》首坤,故曰《坤乾》)。
天然,要讲明《易本命》属于《连山》,以上的论据还远远不及。以下咱们详备领悟《易本命》,在领悟之前,先先容《连山·初经》即《神农先天八卦图》,神农八卦即连山八卦,《周易正义》卷首“案《世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神农先天八卦图》的解说详见《周易密钥》之“伏羲、神农、黄帝先天八卦泉源图证”,彝族八卦和马王堆帛书易八卦都是神农先天八卦。孔子云:“礼失而求诸野。”神农先天八卦历经4500年被彝族同族保留于今,“地不爱宝”,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帛书《易》,帛书《易》六十四卦卦序亦然按照神农先天八卦排列的。
朱震《汉上易传·卦图卷上》曰:“《归藏·初经》者,伏羲初画八卦因而重之者也。其经:初乾、初奭(坤)、初艮、初兑、初荦(坎)、初离、初釐(震)、初巽,卦皆六画,即此八卦也。八卦既重,爻在其中。薛氏(晋太尉服役薛贞)曰:'昔神农氏既重为六十四卦,而《初经》更本包牺八卦罗列而六十四具焉,神农氏因之也。’”
愚按:晋代前《归藏》易之文从未面世,晋以降历代《归藏》的版块均出自汲冢书《易繇:阴阳卦》,晋东说念主王隐在《晋书·武帝纪》中提到汲简中“旧书有《易卦》,似《连山》、《归藏》”,王隐并不行细目是《连山》照旧《归藏》,窃以为所谓“《归藏·初经》”可能是《连山·初经》之误,正如晋太尉服役薛贞所说,《连山》为神农所创,故《初经》应属《连山》。
图片
《易本命》《连山·初经》神农先天八卦图
由于东说念主们已不知说念《连山》易的真面容,以至于《连山·初经》以及《连山》卦序分别在1600年前的晋代和公元1973年先后两次出土,无东说念主能识别它的“真身”。相同,奉陪中国东说念主2000多年的《易本命》也一直莫得被验明“真身”。
先天八卦决定卦序,后天八卦决定卦象。“帝出乎震,王人乎巽,再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干宝《周礼注》引云:“此《连山》之易也。”罗泌《路史·进展》亦云。《三易》共用吞并个后天八卦,《周易·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明言艮卦既为肇端又为畸形,夏历以寅月为正月,以丑为腊月,于今犹然。
《易本命》属于《连山》,那是在大禹治水以后,大禹和伯益写稿《山海经》的时候。这个时候恰是从太阳历向太阴历振荡整合的时候,凭据《山海经》中的《大荒东经》描绘有日月起飞之山,《大荒西经》描绘有日月着落之山,以此用来不雅测日月行度以细目季节。
距今五千年独揽的有名的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作事,大口尊刻有“日火山”(日月山)古翰墨图案,山字呈五峰,上边是大火星、金乌大致是月亮(“火”字迟缓向“月”字诊治),最上边是太阳。陶文再现了古东说念主以山岭为参照物不雅测日、月、大火星。
图片
大汶口陶文“日乌山”(日月山)
图片
小臣系卣(yǒu)(殷墟晚期)铭文出现的两个“易”字
大汶口陶文“日乌山”(日月山)与殷墟晚期小臣系卣(yǒu)铭文出现的两个“易”字相对照,两者诚然相距1500年,却是持之以恒。咱们不错斗胆地推断“日月山”即是“易”字。摆在咱们眼前的古代文物与古代文件,讲明《说文》引《秘书》释“易”字(“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当有所本。致使还不错料定“日月山”即是“连山易”,因为“山”字五峰,山连山也。日、月、山,恰是下文《连山》《易本命》的前三卦之序。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作事的年代与大禹时候很接近,况兼大禹的“法定交班东说念主”兼《山海经》“编缉”的伯益即是东夷东说念主(大汶口文化中枢区域)。
刘宗迪在《失意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不雅》一书中建议了二十八星宿发祥于山岭坐方向猜想,吴晓东进一步在《大荒南经》与《大荒北经》文本里寻找到不被东说念主发现的另外七对南北相对的用来不雅测星辰的山岭,并将这二十八座山岭为单元所描绘的内容与太空中的二十八星宿作念了比拟,发现它们有许多惊东说念主的相似性。从而合计,二十八星宿的分袂发祥于《大荒经》中的用来不雅测星辰的二十八座山岭(吴晓东:从《大荒经》中的二十八座山与太空中的二十八星宿对应来解读《山海经》)。
目前咱们回到《易本命》图表,《连山·初经》的经卦排序是:乾坤艮兑坎离震巽。《易本命》开动说“天一,地二,东说念主三”,即乾一,坤二,艮三。乾为日,为太阳历十天干;坤为月,为太阴历十二地支。艮为东说念主,东说念主以山为参照系不雅测日月(《山海经》),故艮为山,是以把艮卦放在第三位,是因为山的作用大。故《山书》曰:“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丘陵为牡,溪谷为牝……”。注意的东说念主会发现:《连山·初经》是先艮兑后坎离,故《山书》曰“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艮东北、兑西、坎北、离南,是以先纬后经。后边三句老是以“山”为首,高者、丘陵皆是山也,《山书》强调“山为积德”,《周易》剿袭之。《山书》总结说“此乾巛之好意思也”(巛,坤古字,亦然坤卦符),此昭示说《易》也。《孔子家语·执辔》终末言“微则微矣”,这使东说念主空意想《礼记·经解》孔子曰:“絜静精微,《易》教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可见《易本命》《山书》言《易》无疑,《易》以《山书》为名,定是《连山易》也。
(二)《连山·初经》六子首艮探秘
开首按《连山·初经》八经卦的排序是:乾一坤二艮三兑四坎五离六震七巽八,领先莫得卦名,仅仅用八个数表卦。《连山·初经》六子的规章以少男艮山为首,愚以为有以下原理:
1.《易》是古东说念主意识天然、诈骗天然的第一法宝,4500年前全球发生了大激流,浩劫兴邦,原华夏地区各个部落民族因为科罚激流的需要构成了国度雏形,这即是夏朝。《连山易》特别《山海经》即是在这个历史配景下造成的。
说念家文化属于夏朝《连山易》体系,《释名》“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大激流之后民众遷居于峻岭也,故仙字古作“僊”。迁(遷)、仙(僊)、夏、艮古音接近(艮,见纽),声母j、q、x皆是舌眼前音,这四个字的字形也相似。夏历以寅为首,寅,东北,艮卦。邵子曰:“夏以建寅之月为正月,谓之东说念主统,《易》曰《连山》,以艮为首者,东说念主也。”
连山氏即神农氏,听说《连山易》最早为神农所作,夏禹因之。《神农本草经》及说念家真金不怕火丹之学如《抱朴子·内篇》皆以山石矿物(硫磺、朱砂之类)为上品养生之食物,这关于咱们目前来说实在是匪夷所念念。历史上慑服存在过“以矿物资为上品养生食物”这一史实,不然它不会成为古代的经典文件。窃以为,这恰是大激流之后民众王人集于峻岭之巅,圣贤妙手尝试从山石中开荒食物的历史纪录。《说卦传》“艮为果蓏”,果蓏为草本和木本的种子果实,平本土地豪阔,缘何独言艮山有果蓏?此大激流时候东说念主们的食物只可来源于山也。
激流消释了陆地,泰山成为最大的栖息地,其时幸存的华夏平民主要王人集在泰山上。后世君主封禅泰山,当与古东说念主栖息泰山斟酌。幸存者们望着泰山下,看着山下“激流落荡”,尸体访佛,不由得不寒而栗,古来以泰山下面为地狱,当源于此也。
只须在如此的大激流的历史配景下,咱们智商领悟《山书》上所说的话:“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艮山为积德,这在《周易》也有剿袭,《周易》凡上卦为艮者皆有尚贤之义,如山火贲卦六五束帛求贤,山天大畜卦“不家食吉,养贤也”,皆与山雷颐卦“圣东说念主养贤”类同。古东说念主以为伏羲、黄帝终末皆羽化。《周易》上卦为艮的上九爻都是指世外的圣贤。
饶宗颐说:《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夏代缘何首艮?以理推之,其时激流未能规模,其民降丘宅土,不雅古陶文记宅土事,卜辞云:“王乎宅丘。”丘为小山高陵,民居高地为便,故以艮(山)为首务,八卦中以“山”为首,为其时活命写真。艮,止也,民止于山,乃得安处(《饶宗颐新出土文件论证》:谈《归藏斗图》——早期卜辞“从斗”释义与北斗信仰溯源)。
2.凭据彝族八卦的先容,其时有季子剿袭家业的习俗,艮为少男,故艮为三。彝籍明载:“在普天之下, 父母靠季子。”(《彝族泉源》)彝族八卦和帛书易八卦按“季子承嗣宗法系”排列,不是出于就怕,而是与彝族的宗法轨制相对应。
彝族文化一直合计,彝族与汉族同祖同宗,《彝汉教典》(彝布告名音译为“ 耐莎慕谜”,其意亦可译为《彝汉史论》) 所说:
彝族与汉族,古时同先人,
同祖子裔多,自后举分支:
大哥迁东方,自后成汉族;
老二迁南边,即是我彝族。
易谋远《彝族史要》考据:彝族是以母族昆夷而祖古东夷族。彝族多元发祥的一源是昆夷,而昆夷是源出古东夷的颛顼族。
《说文》“夷,东方之东说念主也。”“夷族”为古东夷后裔,故摆脱前彝族一直叫“夷族”。1954年彝族代表到北京中南海开会,毛主席建议将“夷”字改为“彝”字。他合计彝是宫殿里放东西的,屋子下面有“米”又有“系”,有吃有穿,日子就豪阔了。民众听了都很忻悦,一致暗示赞好意思。从此,“彝族”就被真贵定为彝族各个支系的长入族称。主席很奥秘,《礼记正义》曰:“'夏后氏以鸡夷者’,夷即彝,彝,法也。”
而夏文化的地域以山东东夷为中心,伯益为东夷东说念主,益、夷、易音近假借,伯益或为《连山易》的作家。
(三)破译《易本命》《连山》象数之谜
《大戴礼记·易本命》本于古易象数,八卦与基本物象的关系解读,刘彬先生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象数发微》一文已有敷陈(《周易测度》2003年第01期),其中艮为狗、离为鹿(离为麗,从鹿)、巽为風、風從蟲合适《周易·说卦传》外,其它乾为东说念主、坤为马可从其他古文件找到凭据,该文合计“兑为豕、坎为猿、震为虎”较难考据。
刘彬先生的考据很有眼力。要是咱们撇开这些,平直投入古东说念主的念念维现象去看《易本命》,会触手可及地发现先贤作《易》的念念路。
《易本命》基本物象的奥秘在音训。上古、中古时候,翰墨刚刚发明不久,信拒接流仍以讲话为主(说念家所谓衣钵相传),故以“因声取义”者为主流,同音同义,音近假借也。此传长入直一语气到秦汉,故先秦文件通假字极多。
《易本命》开动说“天一,地二,东说念主三”,即乾一,坤二,艮三。乾为日,为太阳历十天干,坤为月,为太阴历十二地支。艮为东说念主,东说念主以山为参照系不雅测日月(《山海经》),三与山音近假借(水族水书《连山易》,水语的读音为:连散。三与散同音),故以山为参照系不雅测日月。看成参照物的山是静止的,是以艮为止,狗的作用是制止外东说念主,故艮为狗,斗、狗音近假借。项安世《周易玩辞》引《子夏易传》释《说卦》“艮为狗”曰:“斗主狗,斗止而动,艮之象也。”是子夏知《艮》有斗象。再说,古代的历法以乾卦太阳历为首,坤卦太阴历次之,三是北斗历法(月建、七星二十八宿)。
文中的数字配象实为八卦纳甲。八卦纳甲,见于传世文件的京房易学,而出土清华简筮法《天过问卦》即八卦纳甲。
清华简筮法《天过问卦》即八卦纳甲
图片
乾纳甲壬,甲数一,壬数九,一九合十,故曰“一主日,日数十”。
坤纳乙癸,乙数二,癸数十,二十合十二,故曰“十二月”。
艮纳丙,丙数三,故曰“三主斗”。
兑纳丁,丁数四,四为四时。孔颖达曰:“坎主水渎,豕处污湿,故为豕。”兑为泽水,故亦为豕。时、豕音近假借。
坎纳戊,戊数五,五为五音。坎为耳为音,音、猿音近假借。
离纳己,己数六,六为六律。离为麗为鹿,离、六、律、鹿音近假借。
震纳庚,庚为七,七为七星。震,阳在初,自下朝上而动,故《杂卦传》“震,起也”,起、七音近假借。
巽纳辛,辛数八,八为八风。巽为风,風从虫,风、虫音近假借。
海昏竹书《去邑》:
☰去邑五里、七里、卅里。
☷去邑四里、廿里。
☶去邑五里、七里、卅里。
☱去邑四里、卌里。
☵去邑五里、五十里。
☲去邑二里、六十里。
☳去邑四里、七十里。
☴去邑三里、五里、八十里。
按:
海昏竹书《去邑》八卦的终末一项里数,坤二十里、艮三十里、兑四十里、坎五十里、离六十里、震七十里、巽八十里与《易本命》图表坤二、艮三、兑四、坎五、离六、震七、巽八对应。据此,海昏竹书《去邑》乾卦“卅里”或为十里。
连山八卦《易本命》图表
图片
帛书《连山易》先天八卦,乾日坤月艮斗兑时。这是以太阳历、太阴历、北斗历计量四时之义,其中愈加隆起艮山北斗。不雅测北斗,东说念主迎面向朔方太空,天上地下,左月右日,故帛书八卦图左坎右离与伏羲先天八卦左离右坎相背。《连山易》始于神农连山氏,成于大禹,故禹步效法北斗。
纳甲在《周易》尚有遗存。《周易》谦卦彖曰“光明”、大畜卦彖曰“辉光”、艮卦彖曰“光明”,艮德为止,为何又为光明?因为艮纳丙,丙为火为日光。泰卦六五、归妹六五爻辞都有“帝乙归妹”。泰卦六五“帝乙归妹”,体坤纳乙,尚在帝乙兄家。而归妹六五体震,已归夫家,夫震纳庚,故妹为乙,乙庚合也。益卦下震上巽,震纳庚,巽纳辛,益卦的历史原型是盘庚迁殷。
(四)《易本命》《连山》“一天、二地、三东说念主、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探源
在夏代,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是天然科学学问。
夏代旧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
《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行正五音。”
《白虎通》:“声五、音八何?声为本,出于五行;音为末,象八风”。此是以列以五音、八风。
《太平御览》卷九引《王子年拾获记》王子年《拾获记》曰:“伏羲坐於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
《素问·针解》:一天、二地、三东说念主、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
《灵枢·九针论》:岐伯曰:九针者,六合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东说念主,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夫圣东说念主之起六合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另见于《黄帝针灸甲乙经》卷五)
《孙子算经》卷下:术曰:置四十九加难月,减行年,所余以天除一,地除二,东说念主除三,四时除四,五行除五,六律除六,七星除七,八风除八,九有除九。其不尽者,奇则为男,耦则为女。
《灵枢·九针论》说“三者,东说念主也。东说念主之是以成生者”,《说卦传》云“成言乎艮”,艮为成,故三为艮卦。又说“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坎为五,为冬,子月。
(五)破译《易本命》《连山》与纳甲、太阳历、河图、洛书的关系
1.破译《易本命》《连山》与纳甲的关系
纳甲即八卦与天干的对应配比。八卦与天干皆发祥于上古的天文历法太阳历,其时历法与《易》不分,故纳甲当发祥甚早。十天干翰墨最古,《仓颉书》28字中就有四个天干:“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世本·作篇》说“大挠作甲子”,《吕氏春秋·勿躬》说同,张守贞《史记正义》云“黄帝受神荚,命大挠造甲子,容成造历是也。”《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趋附,命曰岁立。”这是以六十甲子编年的标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一片圆善的“六十甲子”表,阐述六十甲子确有其很早的渊源。
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言纳甲,本于《参同契》。然京房积算已言六合乾坤之象,益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离之象,配戊己;艮兑之象,配丙丁。是则西汉之前已有之矣。魏伯阳因其说而以月象附会之。”
基于《易本命》始于“日数十”,愚以为《易本命》源自太阳历。太阳历把一年分红十个月,一年五季(五行),春季甲乙月、夏季丙丁月、长夏戊己月、秋季庚辛月、冬季壬癸月。古东说念主以手计数,数,手也,数与手音近假借。东说念主手十指,故数十。
十天干是十个数字的象数化:
一为甲、二为乙、三为丙、四为丁、五为戊、六为己、七为庚、八为辛、九为壬、十为癸。
《易本命》八卦与数字对应:
一为乾、二为坤、三为艮、四为兑、五为坎、六为离、七为震、八为巽、九为乾、十为坤。
经卦只须八个,数字有十个,是以到了九、十,重新回到肇端的乾坤。
于是纳甲产生了:
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艮纳丙、兑纳丁、坎纳戊、离纳己、震纳庚、巽纳辛。
《易本命》言乾卦数十、坤卦数十二,古来深奥。盖乾纳甲壬,一为甲,九为壬,一、九相加等于十,故乾卦数十;坤纳乙癸,二为乙,十为癸,二、十相加等于十二,故坤卦数十二。
纳甲之谜失传了4500年终得破解。
2.《易本命》《连山》与太阳历、河图的关系
本文第二章“孔子言《夏时》或为《连山》”,郑玄以为《夏时》即《夏小正》。《史记·夏本纪》也说:“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而陈久金已严格考据《夏小正》是十月太阳历(陈久金:论《夏小正》是十月太阳历(天然科学史测度1982年04期))。这一不雅点在履历了许多争议之后已迟缓为学术界所剿袭。从《夏小正》翰墨本人来看,许多星象和物候用十月太阳历来解释显得更合理。李根蟠先生在《中国科学时期史·农学卷》中曾将《夏小正》原为十月太阳历的依据作过归纳。
河图用十个数,是古代的太阳历,一年十个月,一个月36天(注6、7、8:陶寺不雅象台不错不雅测细目一个太阳纪念年中的20个时节)。太阳历已被文件和考古讲明。河图形容的是天文历法季节,古东说念主按照东说念主手十个指头天然会把一年分红十个月,两只手成双天然会把十个月分为五季。五季即五行。是以古代最早把季节分为五个季节,春、夏、长夏、秋、冬。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十个月的称呼,甲乙木即春季,丙丁火即夏季,戊己土即长夏,庚辛金即秋季,壬癸水即冬季。《易本命》暗含十天干,故与河图有密切关系。
图片
河图
十天干,中央是戊己土,戊即是五,戊在天干恰是第五位,戊与五同音,同音同义,因为最早莫得翰墨,只须讲话。“五”,《说文》曰“从二,阴阳在六合间交午也。”凹凸两横暗示天和地,中间的×暗示六合阴阳交午化为东说念主,这是古东说念主对主体的意识,主体是客体的六合阴阳交互作用的节点,这即是自后的三才(三极)表面,易经八经卦的三爻即源于此。“我”、“吾”二字源自“戊”、“五”(我从戊,吾从五)。己也在中央,己是副不雅察者和纪录员(纪录、文告、编年、纪月,己是记、纪的初文),故“己”也暗示“我”。
河图中间的戊己即圣东说念主(伏羲)的自称(吾我己),故称“皇极”,其数是五、十,为长夏。左为三、八,为春季;南为二、七,为夏季;右为四、九,为秋季;北为一、六,为冬季(北,背也)。
阳奇阴偶,奇数始于北(冬至一阳生),排序按顺时针为一三七五九,偶数始于南(夏至一阴生),排序按顺时针为二四六八(无用数十,盖“六合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九,究也。”)
战国晚期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有一幅式图,位于简182-190第三栏,其上方是干支表,下方是二十四时表和十二律表。
图片
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式图规复
(图片来源:程少軒《放馬灘簡式圖補釋》)
放马滩简《日书》乙种式图的地皮参数使用的恰是《易本命》所述的象数。数字排序为一三七五,二四六八,与河图排序一致。河图五行本来即是东说念主在地面上不雅测天然表象的末端,而十二地支即十二辰,《左传·昭公七年》:“日月之会是谓辰”,故为式图的天盘。是以放马滩简《日书》乙种式图包含了太阳历与太阴历。
三国·姚信曰:“连山氏得河图,夏东说念主因之曰《连山》;归藏氏得河图,商东说念主因之曰《归藏》;伏羲氏得河图,周东说念主因之曰《周易》。”放马滩简《日书》乙种式图告诉咱们河图太阳历与《连山》有密切的关系。
3.《易本命》、《连山》、洛书的关系
孔安国《尚书传》:“天与禹,洛出版,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非凡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说念之是以次叙。”
《汉书·五行志》刘歆曰:“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激流,锡《洛书》而陈之,《洪范》是也。圣东说念主行其说念而宝其真,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罗列,九畴由叙。”
姜亮夫《楚辞论文集·九歌解题》说:“九乃夏数者,谓夏族之尚九也。盖夏族中心之东说念主曰禹,禹字从虫从九,即后虬字之本。九者象龙属之纠绕,夏东说念主以龙虬为宗神,置之以为主,故禹一生之绩,莫不与龙与九斟酌:凿龙门(见《墨子》、《吕览》、《淮南》、《史记》、《吴越春秋》、《尸子》),青龙生于郊(《吕览》),黄龙负舟(《吕览》),神龙为御(《山海经》),父有化龙之传,祖有句龙之名,尊灌用龙句(《礼·明堂位》),簨虡以龙饰(《礼·明堂位》);激流既治,即宅九有,封崇九山,决汩九有,陂障九泽,丰殖九谷,汩越九原,宅居九隩(《国语》、《墨子》),洒九浍(《墨子》),杀九首(《山海经》),命九牧(《新书》),作九鼎(《墨子》、《吕览》、《史记》、《汉书》),和九功,叙九叙(《伪大禹谟》),亲九族(《舜本纪》),询九德之政,戴九天(《大戴礼记》),为九代舞(《山海经·外洋西经》),妻九尾白狐(《吴越春秋》),天锡九畴(书·洪范》),帝告九术(《河图持矩纪》),以九等定赋则(《禹贡》),以九洛期上皇(《庄子·天运》),东教九夷(《墨子》),飞升九嶷,启九说念(《左·襄公四年》)。诸此听说,巧历难尽,虽多后世附会之说,实含先史流传之影。则歌曰《九歌》,《九辩》,乐曰《九招》,《九夏》,实与其沿途听说头绪相承。”
《易本命》数式:
九九八十一;
八九七十二;
七九六十三;
六九五十四;
五九四十五;
四九三十六;
三九二十七;
二九一十八。
《易本命》以九肇端,沿途使用九进制(乘数九)演算,得出的积数个位数为卦数。被乘数与卦数合十,与洛书合十完全一致。这阐述《易本命》与《连山》、洛书存在密切关系。
四、帛书《周易》与《连山易》的关系
(一)帛书《周易》简述
帛书《周易》八经卦为:键(乾)、川(坤)、根(艮)、赣(坎)、辰(震)、夺(兑)、罗(离)、筭(巽)。
帛书六十四卦实分八组,每组以上卦交流为准。上卦的步骤是乾、艮、坎、震、坤、兑、离、巽,下卦的步骤是先取与上卦同者,然后以乾、坤、艮、兑、坎、离、震、巽为序。
帛书《周易》“六合定位”章为:
六合定立(位),[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榑(薄)。
帛书《周易》卦序:
上经:
键、妇、掾、礼、讼、同东说念主、无孟、狗,根、泰蓄、剥、损、蒙、蘩、颐、箇,习赣、襦、比、蹇、节、既济、屯、井,辰、泰壮、馀、少过、归妹、解、丰、恒。
下经:
川、奈、嗛、林、师、明夷、复、登,夺、夬、卒、钦、困、勒、隋、泰过,罗、大
有、溍、旅、乖、未济、筮闸、鼎,筭、少毒、不雅、渐、中复、涣、家东说念主、益。
图片
帛书八卦图
依照帛书《周易》“六合定位”章和帛书六十四卦卦序画出帛书八卦图,此图与彝族八卦完全交流,《连山·初经》(即传本《归藏·经卦》)卦序亦然。因此,帛书六十四卦序实为《连山易》卦序。
(二)传本《归藏·经卦》本色是《连山·初经》
原理如下:
1.传本《归藏》应该是汲冢出土易学旧书的一锅大杂烩
王宁《传本<归藏>辑校》说:《归藏》,传为三易之一,《汉书·艺文志》无之,直到了晋代才出现,《隋书·经书志》著录十三卷,晋太尉服役薛贞注,云:“《归藏》已一火,按晋《中经》有之,惟载卜筮,不似圣东说念主之旨。”《唐书·艺文志》著录与《隋志》同,到了宋代,此书已颓残,只剩下了《初经》、《王人母经》、《本蓍篇》三篇,宋代王尧臣等撰《崇文总目》卷一《易类》曰:“《归藏》三卷,晋太尉服役薛正(贞)注。隋世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经》、《王人母》、《本蓍》三篇,文多阙乱,不可详解。”《隋志》说晋《中经》里有《归藏》,而《中经》中都是西晋武帝太康年间在汲郡(今河南汲县)魏安釐王墓出土的战国竹简书,据《晋书·束皙传》所记,这些出土的竹书中有《易经》二篇、《易爻阴阳卦》二篇、《卦下易经》一篇、《公孙段》二篇、《师春》一篇等易学作品,其中《易爻阴阳卦》是“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郭沫若合计:“晋的《中经》所著录的都是汲冢的出品。《晋书·荀勗传》上说:'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勗着述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据此不错知说念所谓《归藏易》不过是有荀勗关于《易爻阴阳卦》所赋与的拟名。……荀勗得到了《易爻阴阳卦》,便轻易把它拟定为《归藏》闭幕。”但是《隋志》著录的是十三卷,这样大部头,不可能仅仅《易爻阴阳卦》二篇,笔者合计《归藏》十三卷应该是汲冢中出土的几种古易书的合编,其中有《易爻阴阳卦》,也有《卦下易经》、《公孙段》等,另外还应该有一些不闻名的易书,因为《束皙传》里说除了那些知说念名题的旧书以外,还有“杂书十九篇”,另有“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这些杂书、无名书里应该也有易学文章。正因为是好几种易书的合编,是以智商达到十三卷之巨,是以传本《归藏》应该是汲冢出土易学旧书的一锅大杂烩。
2.《隋书·经书志》著录十三卷大都不属于《归藏》
《隋书·经书志》著录《归藏》有十三卷,但是仅《归藏·郑母经》一卷已有四千余言,合于“《归藏》四千三百言”之数。故十三卷大都不属于《归藏》。
王隐《晋书》卷一说:“太康元年,汲县民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漆字数十车,皆简编蝌蚪翰墨。束晢为文章,随宜分析,皆有冥证。旧书有易卦似《连山》《归藏》。”
可知其时晋东说念主已不行分清《连山》《归藏》。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夏《易》繁而殷《易》简。”湖北荆州博物馆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括概要》说:“王家台秦简《归藏》编号者二百六十四支,未编号者二百三十支,想象四千余字。”秦简《归藏》与传本《归藏·郑母经》对应。宋代《归藏》只剩下《初经》、《王人母经》、《本蓍》三篇,李过《西溪易说·原序》,先引《归藏·初经》八卦,接着即是《归藏·王人母经》,下列六十四卦名(本色只须五十六卦),可证这六十四卦即是《王人母经》,故属诸卦名于《王人母经》。
《晋书·束晰传》言“《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不雅李过《西溪易说》引《归藏》六十四卦卦序确有《周易》卦序类似,而卦辞不同,可见《王人母经》特别于《归藏易》的《序卦传》。而所引《西溪易说》《归藏·初经》与《归藏》六十四卦序绝不联系,而与《连山》之旨趋附。既然《初经》属于《连山》,汲冢书中应有《连山》,《束晰传》说“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连山》或已折坏不行释读矣。
3.《三易》初经与立嫡剿袭轨制
《彝族泉源》说:“在普天之下, 父母靠季子。”彝族八卦和帛书易八卦按“季子承嗣宗法系”排列,不是出于就怕,而是与彝族的宗法轨制相对应。彝族立嫡以幼,故八卦六子首艮,此《连山易》也。《左传》说:“楚国之举,恒在少者。”楚国扩充季子剿袭制,这是崇拜《连山》的帛书《易》是以流传于楚国之地的主要原因。
富商尊母,八卦坤先乾后,《归藏》是也,秦简《归藏》与传本《鄭母经》交流,《鄭母经》即《尊母经》,鄭,奠也,尊也。周室立嫡以长,故八卦六子首震,此《周易》是也。
(三)世传《连山》首艮并非六十四卦首艮,而是乾坤六子首艮
前东说念主对此已有质疑,焦循《易图略·论<连山><归藏>第一》:
惟《连山》、《归藏》,言东说念主东说念主殊,大率多以《连山》为伏羲而夏因之,《归藏》为黄帝而殷因之。又谓《连山》以艮为首,《归藏》以坤为首。妇不不错先夫,则坤不可为首也;子不不错先父,则艮不可为首也。伏羲作八卦,重六十四卦,其首皆以乾坤,故曰“乾坤定矣”,何得又首艮、首坤之说?殊足疑焉。以余推之,《连山》者,当如干令升之说,即“帝出乎震,王人乎巽,再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是也。艮位东北,坤位西南,《彖》辞及之四时首春,春始于寅,当东北艮位,艮成终亦成始,故曰《连山》。“首艮”非六十四卦之序以艮为首也。……《连山》、《归藏》明术数者也。郑康成云:“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谓之阴阳之书,则阴阳五巨匠言也。大幽、堪舆之属,托诸神农、黄帝,《连山》、《归藏》盖即其类。……周公制官,以《连山》、《归藏》存诸太卜,示卜筮之占可参用之汉典。……文王屏《连山》、《归藏》而系辞,犹孔子屏辛廖卜、楚丘卜、徒父、史苏等之说而作《十翼》。……然则周公存之太卜,何也?曰以《易》教论,则术数在所屏,以术数论,则《连山》、《归藏》实为阴阳五行之正统。……
(四)帛书《易》卦序、京房《易》、《连山易》三者的关系
京房(前77—前37年)的竭诚是焦延寿,焦延寿的竭诚是孟喜,史家合计这一片的易学不属于《周易》正统。
《汉书·儒林传》:
(孟)喜从田天孙受《易》。喜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师田生且死时枕喜膝,独传喜,诸儒以此耀之。同门梁丘贺通顺讲明之,曰:“田生绝于施雠手中,时喜归东海,安得此事?”……博士缺,世东说念主荐喜。上闻喜改鉴戒,遂无用喜。……京房受《易》梁东说念主焦延寿。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会喜死,房以为延寿《易》即孟氏学,翟牧、白生不愿,皆曰非也。至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为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元、丁将军,大谊略同,唯京氏为异,党(倘)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不相与同。
这种不属于《周易》的《易》书只然则《连山》《归藏》之属了。
世传“火珠林”纳甲筮法(即六爻纳甲筮法)源于《京氏易传》,京房《易》卦序与帛书《易》类似,亦然分为八宫,八宫之序为乾、震、坎、艮、坤、巽、离、兑,六子之序恰与帛书《易》相背。前面已讲明纳甲属于《连山易》,帛书《易》卦序也属于《连山易》卦序,是以京房《易》是在《连山易》的基础上创建的。
《易本命》纳甲、京房《易》纳甲、虞翻纳甲、《周易参同契》纳甲的一致性阐述纳甲渊源甚早,属于古《易》传承。而爻辰体系(地支)则有京房《易》爻辰、郑玄爻辰、《乾凿度》爻辰各不一致,阐述爻辰非古《易》传承,属易家新创而莫得定例。
京房《易》与帛书《易》有密切的渊源,二者皆将六十四卦分为八宫。但二者也有显著的差异,二者八宫排序不同,每宫八个别卦的排序也不同。帛书《易》八宫上卦的步骤是乾、艮、坎、震、坤、兑、离、巽,下卦的步骤是先取与上卦同者,然后以乾、坤、艮、兑、坎、离、震、巽为序。而京房《易》上卦的步骤是乾、震、坎、艮、坤、巽、离、兑,下卦则是按变卦:初爻动为一生卦,二爻动为二世卦,五爻动为五世卦,以五世卦为基础,四爻动为游魂卦,以游魂卦为基础,下卦全变为归魂卦。游魂卦的下卦是八宫卦主的错卦,故名游魂;归魂卦下卦是八宫卦主,故名归魂。
京房《易》六子以震为首,震为起,起是自下朝上振举,故每宫卦序按自下朝上变爻。
帛书《易》六子以艮为首,艮为止,故无变卦,每宫皆是凹凸重卦。
京房《易》和帛书《易》都是竖立在《连山易》基础上,京房《易》发展了《连山易》的卜筮系统,其用途仍然是卜筮。而帛书《易》仅仅用了《连山易》的卜筮卦序作念外壳,而照抄《周易》古经的沿途卦爻辞。由于《周易》古经富含哲理,孔子云“《周易》未失也,且又(有)古之遗言焉”,这就为帛书《易》打下了义理说《易》的基础。
隋·萧吉《五行大义》云:“七八为静,九六为动。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气味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气消也。……故八静也。……夏殷尚质,以用静爻占之。……周备质文,故兼用动爻。”
李石曰:“按《乾凿度》曰垂皇策者盖伏羲,用蓍卦已重矣。然则世质民淳,法惟用七八,六十四卦皆不动,若乾止于乾,坤止于坤,不行变也。夏商因之,皆以七八为占,《连山》、《归藏》是已。后世浇漓,始用九六为占(《周易》),不如是不及以应全国之变。”
《连山》《归藏》,占其不变者,爻称七八。《周易》占其变,爻称九六。故帛书《易》卦序以重卦而成,与《连山》《归藏》之旨交流。而京房《易》卦序尚变,但每宫有三个卦的上卦仍是宫主,且每宫的上爻皆不变,此效法“艮止”也,艮,阳在上而止,可见京房《易》与《连山》有密切关系,况兼京房《易》的纳甲完全剿袭了《连山》《易本命》的纳甲。
京房《易》无用卦爻辞,用五行推理,五行源自河图太阳历,前已述《易本命》《连山》与太阳历、河图有密切关系。
帛书《易》的卦序诚然源自《连山易》,但却把《周易》的卦爻辞附着上,这是因为《连山易》的卦辞仅仅重卦之象,卦辞即领先的六十四卦名。《周易》的《大象传》不言变卦、爻象,而是以凹凸重卦不雅象,法重卦之象以修身树德,此是《连山》《归藏》遗凮。
笔者在“从《周易》中寻找《连山易》的足迹”一文中说,姤卦的《大象传》是《连山易》的遗存。夏代君主称“后”。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主的意旨好奇瞻仰。于是咱们不错推定《易经》第四十四卦姤的《大象传》“全国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是夏代的笔法,同期与《说文》对“后”的解释如出一辙:
后,继体君也。象东说念主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
“施令以告四方”即“以施命诰四方”,姤卦上乾为君为后,下巽为命(巽卦《大象传》“随风,巽。正人以申命行事”),故愚以为姤卦在夏代《连山易》时候当为“后卦”,后是姤的本字,《周易》姤卦已莫得了“后”义,而是遘义(遘,遇也。商周时“后”始用于君主佳偶,后,偶也,遂以遘代后),故古本《周易》用“遘”字,唯王弼用“姤”(《杂卦》仍用遘),或得古义也,乾为君为后,巽为命为长女,姤从后从女,恰是由姤卦卦象组合所造之字。
学者大都以为《易传》为玄学书,《周易》古经为卜筮书,非也。不唯《周易》,《连山》《归藏》皆以“推天说念以明东说念主事”也,此“天东说念主合一”之学即今之玄学,皆有“德义”焉。今以《尚书》虞夏为例敷陈之:
《尚书·虞书·大禹谟》说:
禹曰:“枚卜元勋,惟吉之从。”
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
这与大禹《洪范九畴》“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东说念主,谋及卜筮”之旨交流。《大禹谟》又说:
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漫精深际。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说念。…”
此明言天说念与东说念主德的关系。
《尚书·虞书·皋陶谟》说:
允迪厥德,谟明弼谐。……亦行有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此明言东说念主德。
《尚书·虞书·益稷》说:
帝(舜帝)曰:臣作朕耳目股肱。予欲独揽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不雅古东说念主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禹曰:……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
此明言不雅象,“日、月、星辰”,“六律、五声、八音”与《易本命》“日、月、斗、四时、五音、六律、八风”类似。又《周易·系辞传》云:
黄帝、尧、舜垂穿着而全国治,盖取诸乾坤。
“作会”,衣也。“作服”,裳也。上为衣,下为裳,效法乾坤六合也。此东说念主事效法天说念也。
“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尚书正义》曰:“涂山,国名。辛日授室,至于甲日,复往治水,不以私废公。”“夏说念”《连山》重山,故以山为国名;辛壬癸甲,《连山》重纳甲也。
皇甫谧《君主世纪》引《连山易》曰:
禹娶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启是也。
这段翰墨与《尚书·虞书·益稷》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相似,可见《连山易》实为夏代稠密文籍之汇编,《易》六十四卦因上古伏羲所传而列于文籍之首,故以《易》名统之。
(五)帛书《易》崇拜《连山易》的筮法和卦序,故只须“天一地二”章莫得“大衍之数”章
帛书《系辞》之是以只须“天一地二”章莫得“大衍之数”章,这是因为帛书《易》崇拜《连山易》的筮法和卦序,其“六合定位”之初经以及卦序的排列都是《连山易》的系统,而纳甲源自《连山易》,《连山易》使用纳甲筮法,无用“大衍五十”筮法,是以删掉了“大衍之数”章。帛书《易》保留了“天一地二”章,这是因为“天一地二”章恰是纳甲之源。
《连山》初经卦序为:
乾 坤 艮 兑 坎 离 震 巽 乾 坤
《周易集解》引虞翻注“天一地二,以至天九地十”之下,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注之,列表如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将以上三栏并排如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乾 坤 艮 兑 坎 离 震 巽 乾 坤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这个排列与八卦纳甲完全交流,这再次讲明纳甲属于《连山易》系统。测度《京房易》和纳甲筮法的学者会发现今之纳甲仅仅一个摆设,从来莫得东说念主使用纳甲来推算,筮法仅仅使用纳支(爻辰)的五行生克旺衰来推算福祸,与纳甲绝不联系。这是因为纳甲是邃古的传承,诚然后东说念主无用了,但出于崇敬祖先文化的传统,是以一直保留在目前。
就像《周易》的“大衍之数”揲蓍从天文历法找依据一样,《连山易》数字筮法亦然如此,十天干即是上古的天文历数。数字筮法早在伏羲之前就已存在。1983—1987年,河南舞阳贾湖裴里岗文化作事发掘距今9000~7800年的349座氏族墓葬里,有23座墓内陪葬有多为背、腹甲同出的乌龟壳。这些龟甲多为二、四、六、八的偶数组合(可能已有阴阳见识),在背、腹甲同出的龟壳里,还装非凡量不等、脸色不一的小石子。这些龟甲石子即是伏羲氏时期被视为“神物”的筮占器具。大汶口坟场出土龟甲,甲内有四到六粒、十余粒、数十粒小石子,或骨针、骨锥。石子为大小两类,大的一类略如樱桃,小的一类与豆粒相似。个别龟甲有烧灼的足迹,这是龟卜的萌芽,可见龟筮先于龟卜。
从《大戴礼记·易本命》讲日、月、北斗、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八个数,本色与八卦和纳甲对应,《易本命》属于《连山易》,《连山易》领先筮数用一至八。考古发现的商周筮数卦中出现的筮数绝大多数是一、五、六、七、八,古汉字的数字。张政烺《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说,从一到四都是积横画为之,故将二、四并入六,三并入一。三十二条筮数卦共有168个数字,奇数和80,偶数和88,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易》以说念阴阳,奇数与偶数的数量相平等。这阐述商周筮数卦并非用“大衍之数”揲蓍所得,很可能是使用八数筮法(也有可能是十数筮法,或将九归入七,十归入六。也不放手有的筮数卦是“大衍之数”所得)。
周原筮数卦开动出现九,战国天星不雅竹简筮数卦只须一、六、八、九四个数,秦代四川理番县版岩墓葬中出现的陶制双耳罐右耳铭文一八七一八九,又一个汉代的,左耳外有一六十。
《系辞》“天一地二”章在古文《易》中与“大衍之数”章分开,阐述西周时候数字筮法与“大衍之数”揲蓍之法并行于世,愚以为“大衍之法”规范繁琐,与细腻的天文历数密切相关,应该属于周室的“天机”,可能为王室成员如文王、武王、周公等东说念主专用,“天一地二……天九地十”十数数字筮法操作浅近,可能为医生、士族所通用。而帛书《系辞》莫得“大衍之数”只须“天一地二”,这是基于帛书《易》尚《连山》的传统。
《易本命》(《山书》)言“三百有六十”为“乾坤之好意思类”,《周易·系辞传》大衍之数章言“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两者足以相发明,可见《周易》大衍之数、乾坤之策是对《连山易》筮法的剿袭和发展。
五、水族《水书》与《连山易》的关系
水族《水书》与《连山易》的关系,学者们敷陈最多。水书先生谢朝海在“水书《连山易》与《周易》的异同”文中说,水书易水语的读音为“连散”,即“连山”(按:《易本命》三为艮,为山,三、散、山音近假借)。水书《连山易》中也有类似于京房《易》的占筮体系,纳甲、爻辰完全一致。
水书测度巨匠韦章炳先生在“刍议《连山》、《水书》与含山玉版之谜”一文中合计水书即是失传了数千年的古易《连山》。韦章炳先生先容了他的三个紧要测度效果:一是水书不错破解6500年前含山玉版之谜;二是水书即是失传了数千年的中国古易《连山》;三是水书中的“表面水书”即是上古“表面易”的遗存。韦章炳先生从六个方面充分论证了以上不雅点。他合计,一是古东说念主叙述《连山》易时说的“山山连结”是水翰墨的“山”;二是水书和《连山》都有八万言;三是水书与《连山》一样,都是古代卜学,且以“言”的方法表述易理;四是水书与《连山》不仅都以“山”为卦,且有两个交流的山名;五是水书和《连山》有交流的文化特征,即80%是干支象征;六是从水翰墨是象形翰墨的特征分析,好多巨匠照旧测度合计水书的创制年代与《连山》毛糙交流。他还合计“表面水书”中含有大宗华夏古音等。
52万字的《中国水书探析》是韦章炳先生潜心测度水书几十年的学术性专著。书中先容说,《水书》有八山:
艮为艮山,水语读“敢棍木”,
震为整山,水语读“整控东说念主”,
巽为亨山,水语读“亨土棒”,
离为历山,水语读“历雅蒙”,
坤为奋山,水语读“奋丧夫”,
兑为兑山,水语读“兑哈南”,
乾为兼山,水语读“兼朵马”,
坎为坎山,水语读“坎朵牢”。
愚按:水语的第一字是卦名,后两字言卦德。
艮、敢,音近假借。震、整音近假借。巽为风,风、亨音近假借。离为丽,与历音近假借。坤为顺,与奋音近假借。乾为健,与兼音近假借。
艮为止,“敢棍木”或为以棍木覆盖。震为“整控东说念主”,即经管东说念主,李过《西溪易说》引《归藏·初经》震为釐,釐,理也。巽“亨土棒”,巽为木。
离为“历雅蒙”,《太玄·文》:“罔、直、蒙、酋、冥。”《玄文》并阐述:“直,东方,春;蒙,南边,夏;酋,西方,秋;罔,冥,朔方,冬。”黄寿祺案:“直之言殖也。直为繁衍,故以为春;蒙为蒙覆,草木修长,故以为夏;酋为蓄聚,万物成就,故以为秋;罔、冥为闭藏,无形,故以为冬也。”故离为蒙。
坤“奋丧夫”,坤为母也,母寿长于父也。“兑哈南”,义不解。“兼朵马”,乾为马也。“坎朵牢”,坎为劳卦,《西溪易说》以坎为荦,“荦”、“牢”皆是“劳”的假借。坎为陷,《荀九家》“坎为枷锁”,故坎为牢。
《西溪易说》引《归藏·初经》(括号内为笔者注):
初乾其争言。(按:《说卦传》战乎乾)
初坤荣荣之华。(坤卦古有草木之象,《坤·文言》曰:“六合变化,草木蕃”。)
初艮徼徼鸣狐。(《说卦传》艮为狗,为黔喙之属。故亦为狐。)
初兑其言语敦。(兑为言)
初荦为庆身不动。(坎为劳)
初离离监监。(《说卦传》:再见乎离。监,见也。)
初釐燂若雷之声。(震为雷)
初巽有鸟将至而垂翼。(其义不解。巽为进退。《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 王弼注:怀惧而行,行不敢显,故曰垂其翼。)
六、秦简《日书》与《连山易》的关系
《水书》主要内容是《日书》。水书测度巨匠韦章炳先生说过:“水书和《连山》有交流的文化特征,即80%是干支象征。”干支五行是《连山易》的主要特征。夏后、商王名字多使用天干。《日书》在先秦竹简中往往出现,况兼往往与《易》类并排,如与秦简《归藏》一块出土的竹简中就有大宗的《日书》。凭据桓谭《新论》“《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夏《易》繁而殷《易》简”的特征,秦简《归藏》四千余言已合适《归藏》全貌,故《日书》当属于《连山》系统。
凭据晏昌贵《简帛<日书>与古代社会活命测度》一文的先容,连年来,在考古发现出土的战国秦汉简帛中,即含有大宗的《日书》及相关的文件材料,计有:①湖北江陵九店楚简《日书》;②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日书》残片;③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乙种;④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甲乙种;⑤湖北沙市周家台关沮秦简《日书》;⑥湖北江陵岳山秦牍《日书》;⑦江陵王家台汉简《日书》;⑧湖北随州孔家坡汉简《日书》。《日书》文本结构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以天文历法为经,以活命事件为纬,以五步履基本表面,共同交汇成一幅闲居社会的多彩画卷。
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有艮山图,图文如下:
图片
艮山图
此所胃(谓)艮山,禹之离日也。从上右方数朔之初,日及枳(支)各一日,数之而复从上数。【日】与枳(支)刺艮山之胃(谓)离日。离日不不错家(嫁)女、取(娶)妇及入东说念主民、六畜(牲),唯利以分异。离日不不错行,行不反(返)。
按:《说卦传》“艮为山”,《连山易》为夏易,首艮。《日书》说艮山图为大禹作,艮山图轮廓形似“山”字,故艮山图属《连山易》。文中“日”为天干,枳(支)为地支,按朔(月吉)甲子日自上右向左数,得夹(刺)艮山干支:丙寅、甲戌、戊寅、辛巳、己丑、癸巳、丙申、甲辰、戊申、辛亥、己未、癸亥,此与天水放马滩秦简乙种《日书》 三一八上“离日”吻合:“丙寅、甲戌、戊寅、辛丑〈巳〉、己丑、癸巳、丙申、甲辰、戊申、辛亥、己未、癸亥,是谓离日,不可入官。”辛丑或为辛巳之误。
七、从《说文》十天干释读以及古翰墨看《连山》八卦纳甲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一曰东说念主头宜为甲,甲象东说念主头。
按:乾纳甲,乾为首,故甲象东说念主头。
乙:象春草木冤屈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乙承甲,象东说念主颈。
按:坤纳乙,坤为地,顺承于天,故坤乙象东说念主颈。坤为柄,柄,颈也。
丙:位南边,萬物成,炳然。陰气初起,陽气將虧。从一入冂。一者,陽也。丙承乙,象东说念主肩。凡丙之屬皆从丙。徐鍇曰:陽功成,入於冂。冂,門也,六合陰陽之門也。
按:艮纳丙,艮为门阙,丙字甲骨文、金文皆象门。
丁:夏时万物皆丁实,象形。丁承丙,象东说念主心。
按:兑纳丁,兑为口,位在酉(西),丁字古文象牖(窗),酉牖同音。
戊:中宫也,象六甲五龙相拘绞也。戊承丁,象东说念主脅(胁)。
按:坎纳戊,戊,我也,吾也,故戊为躯干。戊,从戈。迫脅,以威力恐东说念主也。
己:中宫也,象万物辟藏诎形也。己承戊,象东说念主腹。
按:离纳己,“象东说念主腹”,《说卦传》离“其于东说念主也,为大腹”。己,我方,故为腹。
庚: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庚承己,象东说念主(䐡-脐)。
按:震纳庚,震为雷。雷字金文含申字,申,庚也。
辛:秋时万物成而熟,金刚味辛。……辛承庚,象东说念主股。
按:巽纳辛,“象东说念主股”,故《说卦传》“巽为股”。
壬:位朔方也,阴极阳生,故《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象东说念主裹妊之形。壬承辛,象东说念主胫。
按:乾纳壬,《说卦传》“战乎乾”。帛书《二三子》曰:“龙战于野者,言大东说念主广德而下接民也。”
癸: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承壬,象东说念主足。
按:坤纳癸,象东说念主足,足接地,坤为地。水土,皆地也。
八、邵雍《皇极经世》与《连山易》
明颍川李学诗在为宋祝泌撰《皇极经世理数钤》一书作序说:
邵康节先生传受《连山易》于隐德之士,取河图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天九地十之文,布列于图,作《皇极经世》之书,名曰《不雅物篇》,以“元会运世”括六合之恒久,“天子王霸”列世说念之隆替。
《四库全书总目摘要·易类存目四·易蓍图说》:
国朝潘咸撰。……邵子《皇极经世》为《连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为揲,正卦一千一十有六,互卦一千一十有六,变卦三万二千五百十有二,以数断,不以辞断,其福祸一定而不可易。
明李学诗、清潘咸皆以为邵雍《皇极经世》是按《连山易》理路推演的,这是正确的。帛书《易》《连山》六十四卦,重卦从上至下(与《大象传》交流),分为八宫,每一宫上卦不变,八宫的规章为乾艮坎震坤兑离巽,每一宫下卦的规章按乾坤艮兑坎离震巽。清华简《别卦》卦序与帛书《易》六十四卦一致。(详见《周易讲解》第5-1节:《说卦传》第一至六章;《周易讲解》第9-1节 子夏易学与帛书《易》的关系)
九、“八万言”《连山易》体系收罗
1.《连山·初经》:乾坤艮兑坎离震巽。发现于晋汲冢书,误以为是《归藏·初经》。彝族八卦流传于今,与《连山·初经》同(神农先天八卦)。
干熟女2.《连山易》纳甲: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艮纳丙、兑纳丁、坎纳戊、离纳己、震纳庚、巽纳辛。传世文件最早见于《易本命》,京房《易》、《参同契》沿用之,散见于甲骨文、金文和《说文》。出土文件见于约公元前300年的清华简筮法《天过问卦》。
3.《连山易》六十四卦序:即帛书《易》六十四卦序。发现于1973年出土西汉马王堆帛书《易》。
4.《大象传》是《连山易》卦辞之遗存(另成文)。
5.《连山易》后天八卦即传本《说卦传》后天八卦。干宝援用之。
6.《连山易》八经卦类象即传本《说卦传》类象。
7.《夏小正》属于《连山易》的天布告(还有《左传》所引的《夏日》)。
8.《山海经》属于《连山易》的地舆书。
9.《大禹谟》、《皋陶谟》、《益稷》、《洪范九畴》属于《连山易》的东说念主布告。
10.《易本命》《山书》属于《连山易》体系。
11.河图、太阳历属于《连山易》表面基础。
12.《灵枢·九针论》《孙子算经》皆《连山易》遗法。
13.《水书》属于《连山易》体系。
14.《日书》属于《连山易》体系。
15.《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属于《连山易》之医书。《神农本草经》以山石矿物(硫磺、朱砂之类)为上品,艮为山石也。《汤液经法》五味五行互含变化图式,揭开了“仲景方”的奥秘。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密钥》矫正本,初稿完成于2011年10月25日,最新矫正日历为2023年7月05日,为青州易经念书会原创发布,本王人集可用于个东说念主学习共享,机构转载请斟酌本平台得到授权。)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处事,悉数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